幼儿园德育工作总结
幼儿园德育工作总结(15篇)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德育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德育工作总结1我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的意识。全体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使我园的德育工作呈现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现将一学期来德育工作小结如下:
一、强化队伍建设,铸就教师崭新形象。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核心问题。要培养建设一支好的德育队伍就必须抓好师德建设,师德建设的核心就是爱生。为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幼儿园围绕师德主题,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全园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1、成立师德活动小组。我园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专门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的师德活动小组,对整个工作进行总体上的规划与部署。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使全体教师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了责任,诠释师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统一了全园教师的思想。
2、健全有关师德师风规章制度。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在道德意识要求上更高、更全面,在道德行为上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在道德影响上更为广泛、深远。把师德考核,当作月考核、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
3、加强学习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幼儿园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幼儿园实际,利用集中时间学习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新《纲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要求每位教师撰写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讨论,
二、德育教育教学,渗透幼儿一日活动。
把品德教育安排在幼儿日常生活环节之中,注重品德教育的随机性。日常生活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我们充分捕捉各种教育时机,将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放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孩子生活自理的初步能力,并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如:早晨来园时,注意培养幼儿使用礼貌用语;自由活动时,注意培养幼儿团结合作、友爱、谦让的精神;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培养幼儿遵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心他人、爱惜公物、不怕困难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进行主题教育;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及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德以及幼儿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培养幼儿严以律己和公正待事的良好品质。自由活动中,我们同样注重幼儿与同伴的友好合作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交往能力,餐前十分钟组织幼儿听小喇叭广播,培养幼儿学会倾听;餐后散步的时候我们不放过这良好的教育机会,每遇到老师与客人都与幼儿一起主动打招呼,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三、结合各种节日,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我们结合本学期(3.8妇女节 5.1劳动节 清明节 母亲节6.1儿童节)等节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些适合幼儿的主题活动,主要以游戏化为主,中间渗透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当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要由近及远,应从热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小伙伴,逐渐扩大到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解放军等;从爱家庭、爱幼儿园,逐渐扩大到爱家乡和爱祖国。结合“童谣.诵读节”开展相关活动,内容包括“环境亮童谣”、“家长集童谣”、“班班秀童谣”、“教师研童谣”、“亲子绘童谣”、“师幼演童谣”、“快乐嬉童谣”等,童谣诵读已经成为我园特色教育。
四、密切家园联系,共同实施品德教育。
密切家园联系,使家庭、社会和幼儿园有机配合,共同实施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向家长发放各种资料,召开家长座谈会,定时和家长电话联系,热心与家长面谈,大力向家长宣传正确的育儿观,及时帮助家长了解我园的教育工作和重点,争取家长的通力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劳动习惯等等。
幼儿园内的一餐一点一直是家长们较为关注的事情,家长们都非常想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里到底吃了些什么,吃得怎么样。每学期都按要求召开有家长代表参加的膳食委员会,听取家长对我园伙食工
作的意见和建议。为了增进广大家长对幼儿膳食和幼儿园食堂工作的了解,邀请了家长委员会成员参观食堂的活动。让家长们亲身感受孩子在园的用餐安全,全方位体验幼儿在园生活的各个环节。6月19日,我园举行了大班组毕业典礼活动,邀请了家长共同庆祝孩子们人生中第一个毕业盛典。并请钟管中心学校政教主任汤培英老师为大班的家长们做了题为《幼小衔接——从习惯培养做起》的讲座,全体家长受益匪浅。
五、下学期工作德育工作努力方向。
1、教师政治学习:
(1)开展 “镇十佳”教师推荐工作。
(2)开展师德师风检查月活动;
(3)开展“家长评学校、学生评教师”双评活动;
(4)开展读书健身活动(好书我推荐)
(5)“我最喜爱的老师”推荐工作。
(6)市“文明单位”复评工作。
(7)做好20xx年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自查自评和整改教育。
(8)开展“百校千师访万家”活动。
2、幼儿养成教育:
(1)进行开学初常规训练,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2)加强卫生、纪律、安全教育;
(3)结合教师节进行尊师教育。
(4)结合“国庆节”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庆国庆系列活动。
幼儿园德育工作总结2我园20xx年的德育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完成,为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现将本学期幼儿园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管理网络
德育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继续建立完善校内"一点三线"的德育管理网络格局,实行园长总负责,副园长具体负责,全园密切配合的德育管理机制。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加强师德建设,建立育人体系
师德是教师之魂,我们认为我园的教师应具备"敬业奉献、与时俱进"的思想素质。"敬业奉献"是我园良好园风的体现,"与时俱进"是我园永立时代改革前沿阵地的保证。对青年教师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敬业、爱业、乐业的思想熏陶。首先,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幼儿园教育发展纲要》。在活动中,教育学习与撰写心得相结合、研讨与讲座相交替,帮助教师更新观念。通过活动,教师们进一步增强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我园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创设丰富多彩的、有益 ……此处隐藏22782个字……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减少灰尘,适时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不随便摘花踩草;吃完的果皮要放进垃圾箱、公共场所不乱吵乱叫等,让幼儿从活动的开展中萌发从爱身边的事物开始,爱自己的家园、爱我们的大自然。
我们为了培养孩子尊老爱老的情感意识,组织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到社区敬老院开展关爱、帮助爷爷奶奶的活动;每年的助残日,组织小朋友到“福利院”看望残疾儿童,为他们演节目、送礼物,还进行“为残疾小朋友募捐活动”,向福利医院的儿童献爱心;汶川、玉树地震不仅牵动着成人的心,同时也触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幼儿亲手将自己的压岁钱放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募捐箱,使孩子们懂得了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孩子们奉献的不仅是钱物更主要是他们的爱心和高贵的品质。
为了培养幼儿的爱国之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充分发挥本土资源,让孩子参观我军军史馆,孩子们知道了很多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使孩子们知道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艰苦斗争的历史,孩子们更加热爱我们的伟大祖国,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
(二)发挥家庭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社会中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这种发生在身边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正是培养孩子理性辨别能力的教材。我们建议孩子家长应利用这些材料增强孩子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电视网络等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帘,我们建议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幼儿心灵,预防成长过程中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方面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注重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德育的培养
1、重视日常生活小事的教育意义,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生活中帮助别人、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及时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对伤害他人的言行,要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其知道何对何错,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
2、运用各种感官如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通过情节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建立道德观念,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3、不失时机地利用各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要呵护它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因此当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妹妹需要帮助时,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之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
二、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作用,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活动进行情感体验和错误尝试,以提高道德判断力
孩子的道德判断水平对于决定孩子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期判断一件事是好还是坏的标准,往往取决于成人作出的反应。如有个孩子打了人,问他为什么要打,他说:“我爸爸说的,要是有人敢欺负我,就应该打他。”再如一个孩子认为,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因为“妈妈知道了会训我。”所以,幼儿的道德判断倾向依赖于一方的言辞。出于对违反的结果的恐惧和避免惩罚的愿望,这种尊崇和惧怕的心理,表现在处理孩子与成人的关系上便是服从。
皮亚杰说:“幼儿的第一个道德是服从,而所谓善的另一个标准长期以来就是父母的意志。”可见,在幼儿阶段,成人的影响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幼儿近乎绝对地信任成人,尤其是孩子生活中的人物——父母、老师。然而孩子又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更应该正视孩子主体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在此方面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和幼儿之间保持民主气氛,凡道德判断水平较高的成人一般都与孩子保持温暖、亲密的关系,善于言语诱导,以理服人,比较注意提高生活中的民主气氛,对每个成员的看法和意见都进行公正的考虑;生活中在发现问题时重视幼儿自己思考和讨论解决方法,而不是一手包办代替、决断对错,这样孩子的独立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明显提高。如:当孩子在有了矛盾时会用讨论来推断谁是谁非,用猜拳、轮流、谦让等方式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动辄向老师报告,依赖老师做“仲裁”。
(二)同伴交往的经验帮助孩子从道德的现实性中解脱出来,从外部规则、成人控制的约束下解放出来,使孩子从自主性的活动中获得道德体验,从与别人相处的需要中产生道德意识。另外,耳闻目睹同伴的道德判断策略也是一种促进方式。看到别人的策略可能与自己的预料有所不同,于是产生认知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会驱使幼儿思考,受到启发,从而改进自己的道德辨别力与判断力。在解决不平衡时,孩子还会运用新的认知技能,重组自己的道德认识。有的孩子道德判断水平较低,常与水平较高的孩子一起相处,就会因为受到正面影响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
(三)教师引导孩子提高理解他人的能力,是学习良好行为的思想、情感基础。通过组织幼儿扮演角色游戏来帮助孩子体会别人的角色心理,站在别人的角度体验生活情景,强调他人的需要,能有效地把孩子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与别人的认识和感受联系起来,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例如,让攻击性行为较多的孩子扮演游戏中常常受人欺凌的角色,可使其充分体验受害者的心情和感受,从而理解自己日常的行为对别人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还可以组织讨论各种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道德问题,使孩子真正有机会介入解决自己的问题,体验同伴间友好交往的快乐感受。
三、注重幼儿在社会交往中挫折的体验,通过幼儿主体的心灵感受延伸到对社会的正确态度,由健康心灵的塑造促进道德行为的养成
对人的信赖心和同情心,需要自身对冲突或挫折等有一番体验,在这些经历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地培养起来。
由于家长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片面认识,导致普遍重视孩子的生理卫生保健,忽视了心理卫生保健;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社会性培养。导致孩子在身体健壮、智力发达的背后隐藏着缺乏同情心、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情感淡漠、任性自私、依赖性强、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要知道:人的健康是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统一,幼儿的心理健康又是心理过程和社会性发展的统一。例如:孩子来到教育机构,父母提供“顺利”成长的“优越”环境变了,在家被视为“小皇帝”的地位变了,没有人再谦让自己,孩子之间开始有冲突,产生挫折,其心理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有的很暴力,有的则始终保持缄默,此时孩子应该懂得:在人与人交往中,要努力避免冲突的发生,并在冲突发生时,努力寻求冲突解决办法,这也是幼儿对社会的最初体验,是幼儿道德判断的初步形成阶段。因此心理的健康间接地决定着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一岁看小,三岁看老。”这句老话深刻地揭示了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教育重基础,基础重塑德!德育应重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应该从内部而非外部,应该养成而非培养!
文档为doc格式